3-1 和平之城
Shalom(שָׁלוֹם)! 這是我在以色列學到的第一句希伯來文,除了打招呼可用以外,也代表著和平、興盛、和睦的意思。第一個在耶路撒冷的早晨,我漫步在雅法街上,沿著輕軌朝著舊城的方向前進。我在路旁的小店點了杯熱咖啡(當然要用Shalom!當開場白),企圖想要讓我的腦袋清醒一些,頭頂著猶太小帽的店員正和一位年長的女士用希伯來文聊著天,和耶路撒冷的天氣一般,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早上冷的讓我想把沙發主的毛毯帶著一起走,中午的時候又讓人想要裸體在街上晃,但在神聖的耶路撒冷我還是完裝行動的好。
 |
-Jaffa Street- |
耶路撒冷的名稱有許多種說法,其中希伯來語的解釋,「耶路」翻作城市,「撒冷」則是"
Shalom",代表和平,因此耶路撒冷有「和平之城」的意思,或許是種願景吧,三千年來這座城市從來都沒有平靜過。在這裡一連串遇到的人、事、物,都比我預料中的更有趣,而這些都讓我對中東這片充滿爭議的、迷人的,並且有時候讓人氣炸的土地,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
-被塗掉的阿拉伯文- |
走到
雅法街的盡頭,第一眼看到舊城的感覺是,我準備進到一座堡壘內,像玩著角色扮演遊戲一般,要開始面對一連串的打怪挑戰。耶路撒冷共有八道城門,
雅法門、新門、大馬士革門、希律王門、獅子門、金門、糞門以及錫安門,或許是對於「
雅法」兩字的情感吧,在出發中東以前,我就對位於特拉維夫的
老雅法情有獨鍾,就像當你喜歡上一個女生,你就會上網搜尋出所有她的相關資料,並調查出她所有的行程以製造不期而遇,可惜現今社會的價值觀會將這種情有獨鍾視為「變態」或「跟蹤狂」,好險我是不可能做這種事情的。當然,如果是由金城武來操刀此事,則就是「邂逅」了。
 |
-特拉維夫的老雅法- |
 |
-前往雅法門的路上- |
 |
-從雅法門離開的傍晚- |
 |
-雅法門外的大衛之心- |
在我真正認識這座古城以前,早晨在城內迴響的伊斯蘭祈禱樂是第一印象。天空的顏色由暗轉明,昏黃的燈光逐漸熄滅,然後耶路撒冷開始了新的一天。兩旁的商家開始擺著他們的商品,希望可以協助觀光客將他們的口袋弄破,人行道上開始湧入大量的人潮,有在那生活的人,也有我們這種闖入他們生活的人,交通開始擁擠了起來。這座城市的聲音,由黎明的喃喃細語到叫賣聲與喇叭聲交織的鼓譟,我的耶路撒冷之旅正要開始。
 |
-Welcome to Jerusalem! Rex!- |
3-2 不要問為什麼
 |
-Jerusalem- |
「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站在和舊城距離兩公里的橄欖山上,看著整片耶路撒冷,想著這個問題。記得出發以前,每個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我給了很多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正解的答案,但有位仁兄聽到我要去中東,只淡淡地敷衍了我說--"Just follow your heart",讓我很想打他卻又讓我不得不同意他更多的一句話。
在2013年一個在雪梨的夜晚,我背著同一個背包,走進了一家位於岩石區(the Rocks)的便利商店想要買個肥皂想要讓人撿,的話是我發現我的hostel沒有提供盥洗用品。店員是一位約旦人,這是他打工度假的第二年,他問我接下來要去哪,我說還會在雪梨待個一兩週。然後他拿出了他的照片,告訴我他的國家--約旦,非常美麗,而且人很和善,玫瑰古城佩特拉,更是一生必定要造訪的地方。如今我想不起那位店員的樣貌,但是照片裡玫瑰色的印象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說真的,我就是在那一刻萌生想要去中東的念頭。
 |
-在蛇道深處的古城- |
 |
-the Rocks, Sydney, 2013- |
英文的學習總是如同女性的經期一般,會有一個週期在,碰巧在我學習慾望來潮之際,我手頭上有一本遠遠高估自己實力的全英文雜誌,裡頭有篇是安東尼波登(美國知名廚師、電視節目主持人、旅行家)介紹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的美食,基於粉絲道義,在很用力地讀完了那篇"從美食料理體驗以色列的真實面貌"後,我真的好想要去以色列喔。在被學習英文的經期轟炸時,總是無法抵抗美食的誘惑,關於旅行的初衷,由此可看出我根本就是少女--追求美食與美景。
 |
-取自CNN- |
2014年一連串在加薩走廊發生的以巴衝突,讓我這隻井底之蛙慢慢地開始了解到,當我在煩惱該不該換新手機的同時,世界上其他的事情更需要我去關心。於是我帶著我的疑惑--「身為一個外國人,我除了關心這個議題以外,我還能夠做些什麼?」,雖然很矯情,但不打緊,因為賤人就是腳勤阿,走斷了腿,總算後來在一個派對上認識了一位戰地記者Bee,很難過的,我所得到的答案是--"Sadly, 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心之所向,欲之所望,事之所暢。有時候想要做什麼我們講不出個原因,但那個說不出口的東西早已深植在我們的心裡,然後我們看哪裡有光,我們就朝著那個方向成長,最後就是那個在橄欖山上的我。圓頂清真寺閃耀著光芒,望著遠方綿延到山腳下的小徑,很難想像我穿越了下方密密麻麻點綴的墳墓,走到了這裡,我真的很腳勤。
3-3 猶太男孩成年禮
 |
-千里之外的話是兩公里之外的橄欖山- |
耶路撒冷的八道城門中,最讓我感到興趣的是位於舊城東南部的“糞門”(Dung Gate),因為在這麼神聖的地方出現這種字眼的確有些違和感。根據維基百科,糞門的名稱曾出現在《尼希米記》,它可能是因為從聖殿運出的排泄物經此運往欣嫩子谷焚燒。肛門太過直接,垃圾門也不好,我姑且稱之為後庭吧。從橄欖山走回舊城的路上,真的是段文化苦旅,因為我的水喝完了,在炙人的艷陽下,我拖著沈重的腳步以及疲憊的身心步行前進,我當時真的迫不及待想要進入耶路撒冷舊城的後庭(似乎是沒有比糞門優雅)。
在進入為世人所知的哭牆(又稱西牆)之前,需要通過安檢,從糞門到安檢的路上是擁擠的人潮,熱鬧的氛圍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最前方的領隊拿著麥克風,身旁的兩個人正敲著鼓在伴奏,帶領著人們一齊唱著有節慶感的歌曲,在繡有以色列大衛之星的白色旗幟下,穿著整齊的男孩,是今天的主角,原來眼前的畫面是猶太男孩的成年禮(Bar Mitzva)。
3-4 Mazel Tuv
在觀禮的途中,我很用力的記下我所看到的一切,我發現這一切不在計劃中的際遇引起了我高度的好奇,當地人的禮俗、穿的衣服、唱的歌曲、女人們發出的詭異口哨聲(很像Pitbull每首歌都有的口哨聲)、女孩奮力地向參與成年禮的男孩投擲糖果、一座又一座立在哭牆之下的約櫃,一切的一切都散發出一股迷人的氣息,甚至大於了第一眼看到哭牆帶給我的震撼。
 |
-筆記本裡的耶路撒冷- |
「為什麼要去以色列?」如今仍舊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旅行這回事,可能不如我們所想像的,走完以後就能夠想通了人生,但是那些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所帶來的問題,卻能夠讓我們在回家以後可以去慢慢思考品嚐,比如說為什麼要兩根恥毛以上才叫做成年的問題。
 |
-中東遊日記本- |
在離開哭牆的時候,我經過了一群猶太小男孩,他們對我說:「你好,亞洲人!」我對他們說:“Mazel Tuv(מזל טוב)!”,祝你好運的意思。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從安東尼波登的節目中聽到,那集的波登不設限剛好就是在耶路撒冷,即便他已經年過半百,卻總是散發出淘氣男孩的氣息,或許旅行就是最好的青春露、神仙水吧。我不需要靠數自己的恥毛有幾根來提醒自己已經超過成年門檻多少,我只需要知道,旅行讓我找回了我的好奇心。
 |
-波登在耶路撒冷- |
-以色列與約旦相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