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練習這檔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FVELuyZ84
我已開始練習,開始慢慢著急,著急這世界沒有妳。已經和眼淚縮好不哭泣,但倒數計時的愛該怎麼繼續。


   看到這段文字,如果你或妳心中有音樂響起,代表我們是同一個年代的人。最近很享受一個人開車的時間,因為可以播放一些當年的歌然後盡情大唱,從陳奕迅的愛情轉移、王菲的百年孤寂、王力宏的白紙、張雨生的我期待、然後是林憶蓮的為你我受冷風吹,這些歌我都能把詞兒一字不漏的默寫出來,有些歌曲五年以上沒聽了,卻也還是可以跟著唱出來,劉德華的練習就是其中一首。

   週五塞在北上的高速公路上,聽著這首十六年前的“老”歌,我想起了過往的那些愛恨情仇,的話,我是開玩笑的,如果要講愛我大概在三行之內就會結束這篇文章,畢竟我是不善於說愛的。邊喝著路易莎的抹茶咖啡有糖有奶,我想到了前一年還被稱作生酮教主的我,幫助了一些在癡肥苦海中流浪的眾生進行了一些減脂的動作,現在則是在這邊放肆地讓胰島素飆升。仔細想想,我的人生曾經有好幾段著迷於某樣東西的時候。

-生酮飲食-

   在擔任生酮教主的期間,我曾經在臉書上發表以及分享了很多相關的文章,突然一個多年不見的朋友跟我聯繫上了,為了保護當事人,我就把稱作Y大。四五年沒有說過話了,Y大丟來的訊息是:『洗屁,我變好胖喔,可以教我怎麼減肥嗎?』聽到當下,感到萬分訝異,看似看透人生的Y大,居然會因為肥胖這件事感到困擾。進行了一般的傳教(一些胰島素相關知識,通常這段教徒都會假裝有在聽,但其實只想要知道怎麼做)之後,馬上丟出客製化的邪教儀式(例如要連續十六小時斷食、不能吃澱粉等等),並且在我的邪教Google Sheet上進行紀錄。

   一天過了,Y大告訴我,這實在是太痛苦了,他斷食了十小時後還是忍不住吃了早餐,我掐指怎麼算都不解為何只會有十小時,原來是因為他睡前喝了豆漿,當下的我只覺得,Y大也太遜了吧。回到現在亂吃的我,現在還在喝路易莎抹茶咖啡有糖有奶,其實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一時之間怎麼能夠改掉將近三十年來的飲食習慣?

   曾經有段時間,我對我的資深教徒大發雷霆,看到了一些『我受不了了,我吃了一塊餅乾』、『剛同事訂了珍奶居然有幫我訂』、『我斷食十二小時,因為我吃了宵夜』,我氣到進行退教的程序(把屢犯者退出六塊肌的Line群組)。現在回想起來,我當初就是太執著於腰肉這件事情了(曾經我們還有一個夢想,想要用生酮的火焰,燃燒掉世界上的所有腰肉)。套一句我爸說的話:『我看你最近好像變胖了一點,沒關係啦,內褲穿高一點就可以擋住(腰肉)了。』這就是轉念,心轉了,外在的世界也就變了(內褲拉高)。


-倒立-

   某段時間,我沈迷於一些瑜珈的特殊體位的練習, 烏鴉式、頭倒立、手倒立、單腳蹲下另一隻腳伸直,原因起自於,我在健身房上了某位老師的課程,當做到一些動作的時候,全班只見我一人做不到這個動作,當下的心情是非常沮喪的。回到家後,在房間思考到底該怎麼做,查了許多資訊,發現到達一個進階動作之前,是有許多初階的動作以及心理障礙是必須先克服的,例如可能頭會撞到地板、摔倒之類的,而且有可能好幾年都不會有成功的時後,你只能夠不斷的練習,不去強求結果。

   故事也真的很勵志,過了兩個月的某天,我突然可以倒立了,當下實在是萬分歡喜,到了女友家,跟她借了她的瑜珈墊企圖想要展示給她看。拿出了藏在床底的瑜珈墊,記得是好幾年前我送她的,因為說想要在家裡做運動,但打開的時候卻有點吃力,感覺瑜珈墊之間因為長期沒有使用而產生了黏在一起的狀況,這就跟我的故事無關了。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跳起來做了倒立,然後跌倒摔傷,並且撞翻了她桌上的東西,從此以後我被禁止在她家做任何可能發生危險的運動。

   直到現在,我發現整堂瑜珈課,老師教導了各種困難的姿勢,最重要的其實是下課前他說的話:『不論過去一個小時的練習,身體的表現是好是壞,我們在此都接受並且放下,心存感激身體的努力。』雖然聽起來很八股,但是每個禮拜五的練習,我會在結束的這個時間,告訴自己,不管上週的工作做的是好是壞,我都在此接受並且放下,不需要用別人的路標來確立自己的方向,如果我是一條魚,就不要想著像飛鳥一樣在天空中翱翔,我現在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只有自己才知道。雖然還是會覺得隔壁的同學雙手穩定倒立很猛,放下!你是一條魚啊!

-自由潛水-

   最近迷上了自由潛水,其實機緣是來自於去年在泰國的龜島進行人生第一次的離岸浮潛,看到了海洋裡面漂亮的生物,後來又看到了James Nester的著作--“Deep",講了一個新聞文字者的自由潛水體驗以及海洋教會他的事,我才知道有自由潛水這個活動。

   自由潛水有一些門檻,就是要克服憋氣、平衡耳壓這件事情,搭配自己因為瑜珈一直有在練習的呼吸法,我在第一次上教練課的時候,就可以憋氣到兩分半鐘,一位同學憋了十五秒就大喊 —" I 抗’t do it." 的話,他只是說他不行了。其實這件事是我早在上課前幾週就開始在房間一直偷練憋氣,憋氣這件事是可以練習的,記得自己第一次憋氣的時候也是一下就不行了。然後我發現我可以自由地平衡耳壓,據說有些是天生的,於是我內心產生了自滿的小確幸,當然之後就碰壁了,實際操練的時候,我調整耳壓的狀況不是很穩定,潛到一定深度就會覺得無法調好,只能返回水面。

   看著一起訓練的同學,輕鬆地直接潛到20公尺深,心中產生了一些沮喪,只好在此接受並且放下,不需要用別人的路標來確立自己的方向,如果我是一條飄揚在海面的浮木,就不要想著像魚一樣在海洋裡遨遊。除了變成浮木之外,當然自己的自主平壓練習也是要繼續進行的,我很感謝我有一位風趣、細心指導並且愛勸敗的教練德哥。


   人生裡面有太多事情需要練習的,我可以練習控制自己的飲食、練習手倒立、練習各種的平壓。怎麼樣看待外在事物的那顆心也是可以練習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裡面難過的那關,嫉妒心就是我練習到很完美的習氣。人家沒有腰肉,為什麼我有?人家可以倒立,為什麼我不行?人家可以潛到20公尺,為什麼我不行?為什麼人家可以去US出差?為什麼人家英文比我好?為什麼人家的事業可以那麼順利?為什麼我的母親會那麼早離開?


   『抓住挫折不放手,就只能擁有痛苦,只有放開手,才能有機會選擇別的。


   這篇文章我想要給我的家人、工作夥伴、朋友,還有被比較心態困擾著的人們,世間沒有什麼事情會註定成為挫折,換一個角度去看,壞事未嘗不是好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我新創的教派,一起來練習調整我們的心。要練憋氣或倒立也可以找我。


P.S. 『已經和眼淚縮好不哭泣』如果有人懂的話,我們下次可以一起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日本] 東京大學 -- 過去的安田講堂,明天的台灣。

在秋意漸濃的九月天, 我挑了一個萬里無雲的早晨去游泳。 前一天還是陽光普照, 需要找尋電風扇與冷氣口交集處以及冰紅茶多冰的的炎夏, 哪知道隔天馬上就被突如其來的秋天的風給侵襲, 導致我整天上班都呈現頭昏喉嚨痛的不舒服感, 只能怪自己身體不夠強壯,無法抵抗季節的無縫接軌。 。Tokyo Lovers 好想念夏天阿, 記得在2012年的夏天, 我因緣際會飛到了日本,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離開台灣的土地, 興奮感夾雜著汗水,我以觀光客的身份來到了東京。 人生的第一張機票 直到現在看到飛機還是會興奮,在松山機場。 我的旅伴們都是旅遊經驗相當豐富的人, 日本對他們來說是來到不想要再來的地方, 但對於一個初次造訪的人(也就是我)而言, 每件事情都是新奇的,扣人心弦的, 我強烈地想要去探索,想要在每個地方留下我的足跡, 或許背包客的種子就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的。 。我對不起以前的老師以及後來的老闆 在學校的時候曾經修過一門課叫做台灣藝術史, 這是一門非常賞心悅目的課, 除了每堂課都可以看一百張不同的藝術品以及大師拍攝的風景照, 老師的談笑風生以及她如同侯佩岑的外表更是讓同學們想要認真學習。 我下學期因為對於藝術的執著又選了佩岑老師的西洋藝術史。 我在這堂課期中報告的是介紹帝國大學對台灣藝術文化的影響。 帝國大學是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在日本內地所設立的七所大學,以及兩所在殖民地的大學。 分別為: 東京,京都,東北(仙台),九州(福岡),北海道(札幌), 京城(南韓首爾市),台北(台灣大學),大阪,名古屋。 以上按照成立的時間排列, 而這堂課另外有(ㄔㄠ)趣(ㄌㄧㄤˊ)之處, 在於期中期末考題是從同學們的報告中取材考試, 讓大家不要只會看圖,也要會說故事。 我自己挑選的其中一題就是背出九所帝國大學, 有鑒於我是個心思細膩的好學生, 因此也幫大家想好了怎麼背誦, 我生平最討厭的事情就是死背以及排隊。 東北東台名大京京,九。 (東北東台銘大雞雞,久) 待了三年的明達館,我都不知道我怎麼讀的,哈。 那時後覺得自己很好笑...

[生活] 謝哲青,走在夢想的路上。

謝哲青,走在夢想的路上新書分享會, 大約在一個月前我就排在行事曆上的活動, 沒料到公司後來通知這天晚上要舉辦技術交流會, 心裡本打好如意算盤想要請假前往, 沒料到長官希望我擔任活動主持人, 估計是我看起來太閒, 聽到當下臉都綠了, 但更沒料到公司在前一日通知會議延期, 這個不可知的力量真的很神秘, 想問一句:哲青,你怎麼看?

人間兇器。

Nostalgia    臉書是一個讓人容易沈溺的東西,其中一項令人(令我)最為詬病的功能就是“回憶”。每天接近中午的時刻,臉書總會出現紅點,提醒你過去這些年的這一天你發佈的一些東西,大部分是一些當時的心情小語,例如:『mother *ucker 我真的受夠了』,一些因為年少而覺得講粗話很酷炫的屁孩無病呻吟;或者『我要去慢跑了』,一些明明沒有什麼好召告世人卻還是要發文的內容;或者是一些旅遊的紀錄,總會讓人興起了一股“若思逃家”的離鄉之愁。